抱歉,标题确实有在蹭热度,这次的事是本文的出发点。
我们一定会拥抱智驾时代,但是我们目前的制度还处于发展中。
驾驶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不足,与未达到充分发展的智能驾驶行业之间的矛盾,会在未来三到五年,造成相当体量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,而后我们一定会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规定。
在此之前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新闻里的当事人呢?
我的答案是,学习保命的驾驶技能,即使驾照考试没做要求。
智能驾驶需要驾驶员做监督,以约束不成熟的辅助驾驶系统,这需要提升驾驶员本身的素质。
所以,想保命,必须提升自己面对特殊情况时的应对能力。
一、考到驾照,不等于会开车,越吹牛自己技术好的,死得越早
我大致了解了一下事故的始末,发现了一些细节——
这次高速事故的当事人原来是我老乡,也是同龄人,事故发生地的高速,之前我也有路过。
我是21年大学毕业前拿到的驾照的,23年买车了才开始开车,里程只有几万公里。
很多地方,她和我是相似的,我心里很难受,跟妈妈说了一下,作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,我们只能感慨一句遗憾。
我多了一点后怕。
我第一次在高速上差点出事故,也是一个类似的借道维修路段(武鄂高速上)。
快撞上的时候,发现前面不对劲,急刹踩出了ABS防抱死,前保险杠撞倒一个三角桩,但是车速和方向控住了。
往后我愈发小心,关注了好多关于事故的博主和教开车的教练,如此学习了一年多,看过几千起事故视频,愈发小心翼翼,老远就躲开可能发生事故的路段。
有家里长辈看我操作谨慎,反而说——
“这路开这么慢?技术不行” “我一直是这么开的” “老司机都是这样的” “车贵/安全配置高,随便开!” “老司机不用系安全带!” “黄灯加速冲过去,不耽误时间!”
后来我发现,我开车的安全习惯,远超家里那些”20-30年驾龄的百万公里“老司机的,毕竟父辈那个时代很多人驾照是买的。
年纪大了,又失去了学习能力和所谓的面子万岁,以侥幸心理开车。
比如我爸现在考科目一恢复扣满的12分,考四五次才能勉强过关,却不以为耻。
可我清楚地知道,有哪些亲戚熟人,事故死在外面,家破人亡。
我深刻地意识到:
湖北的高事故率,和我们本地的人口素质环境直接相关。
大部分事故的发生,离不开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的参与。
👇如图,可见人口素质水平和事故发生率存在一定关联。
还有一个事实,我国的驾校制度处于发展中阶段:
驾校只管教你如何应付驾考拿证,
不会教你上路怎么开车。
所以,拿到驾照只是学开车的开始,而不是结束。
我们改变不了宏观环境,但是可以改变自己主动躲避事故的能力。
二、、开车的根本原则,是活着回家!
有一些开车的小技巧,统称为防御性驾驶。
即:认为路上别的车都可能会害死你,要时刻准备避免成为受害人,防止被偷袭送命。
躲避风险,益寿延年,就像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学的72变,是躲三灾的神通。
这里放一些大家常提及的技巧——
技巧很多,都是结合具体场景来描述的,不用一次学进去,在实际案例里复习即可。
这里我总结一下我目前学习下来的认知原则——
1.放弃幻想,掌控自身命运: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车远离风险,速度越快越容易失控,维持限速内适合的速度,遇到事故要给自己做出反应的时间。
2.群众里有坏人:我们要默认别人的习惯是有问题的,他们不会按照规则走,往最坏打算去远离拖你下水的人。
3.完美操作=游戏完美通关:开车和打游戏一样,操作有标准的流程,没完成标准流程不得分。开车出门,顺利回家,这个小副本就算通关了。遵守规则有激励,违反规则有惩罚,无需交警罚款,建立自己的这个机制,会爽起来的。
4.杀鸡儆猴,兔死狐悲:看别人是怎么死伤的,遇到类似场景,能更容易反应过来。
5.是非不重要,回家最重要:即使发生事故,对方全责,出于维稳的原则,有时也会被扣上次责找保险赔钱,这并不是不公平,而是出于”损失最小化“原则的处理结果。别纠结谁错了,要看自己是不是亏了。
6.做不到正常规则内开车的人,不是艺高人胆大,而是人菜脸大:贪图极致速度带来的肾上腺素分泌快感,分不清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,鉴定为畜生。
我问DeepSeek,它不知道这些说法,因为没有人告诉他。
我相信未来的大模型Ai,学会这些原则很容易,智能驾驶总有一天会到这一步。
三、学习驾驶技巧,要在案例中,学处置方法
学驾驶技巧,有两个方向双管齐下——
1.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多开多练,这个结合实际来判断,觉得不对劲,想想该如何处理(时间久,成本高)
2.看别人是怎么出事故的,引以为戒(时间短,效率高)
看事故,也是有片源的,中文互联网有一些栏目,是最当下的事故视频进行整理,可以引以为戒。
做汽车评测的为了搞钱可以使劲吹智能驾驶有多好,做驾车技巧科普的给的都是实践经验。
兼顾趣味性和警醒性的,我推荐一个up主——车祸警示录
事故视频发生时间新鲜,和当下的事故、天气直接关联,时效性强
弹幕丰富,有人讨论事故原因和责任划分
节奏规律,内容格式一致,节省学习成本
节目效果到位,一些奇特的事故一般见不着
没有广告
还有从场景模拟的角度,讲具体场景该如何开车的
老萧说车
大锤RUNKMD
我经常反复看,最开始是学技巧,后面是对答案,看提及的我是不是全部做到了。
这类用户投稿,然后Up根据素材解析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的,理应多看。
四、如何看待别人用错误的驾驶习惯来”教育“我们。
人,是包含【动物性】的部分,和【社会性】的部分。
我们每个人有七情六欲,都将孤独的死去,这是我们个体【动物性】的局限。
我们有家庭、宗族、民族、国家、组织、公司、党组织等一系列的组织的规则限制,这是【社会性】的原理。
往往缺失【社会性】的人,会更多得依托自己的【动物性】进行判断。
贪图速度带来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刺激,逃避学习和判断风险的脑力活动,是【动物性】的本能。
而遵守规则,对个人发展、家庭安全、对社会负责,是【社会性】的原则。
区分两种不同来源的价值取向,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别人的说法,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。
如果是错的,不能解决问题的,会造成损失的,符合对方【动物性需求】却不符合自身利益的,我们可以此进行批判性理解。
真正从对方利益出发的建议,是要讲道理有逻辑的。
四十年前,中国人还做不到每家每户都能买车的时代,那会儿村里买了辆摩托都是新鲜事,学驾照?学个屁!
截至 2024 年年底,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.53 亿辆,其中汽车 3.53 亿辆。
2024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3583 万辆,新领证驾驶人 2226 万人,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已连续 10 年超过 3000 万辆。
对比14亿的总人口,和900万的年新增人口。
我们已经进入了家家户户买车用车的时代。
坚持不符合当前时代潮流的价值观,不学习新的交通规则,适应工业社会的规则,那他就是旧事物。
代表旧的价值观、旧的生产力关系的人,会被适应新生产力关系的价值观淘汰掉的。
这既是代际之间的矛盾,也是价值观之间的矛盾。
最后,祝大家平安回家,长命百岁。
现在是中华历史上普通百姓生活质量最高的时代,不要因为交通事故遗憾离场。
还有想做的事,想去的地方,想看到的景色在后面~
参与讨论
(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)
参与讨论